<
t9b3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重生七零卖大菜,人生赢家定是我 > 重生七零卖大菜,人生赢家定是我 第60节
    “都是用的上的,咱也别贪人便宜,就按之前他卖给别人的价格给钱吧。以前买的时候他就给了好多优惠了,现在……就当是给兄弟家一份帛金。”

    沈春花点点头,“我也是这么想的,那你算着吧,该多少就多少,我说了你今晚上带过去的。”

    说完她便起身了,还得做早饭呢。

    梁生娣刚出房间门就跟儿媳妇撞在了一起,沈春花看着她婆婆叹了口气,“妈,你早上想吃点啥?”

    梁生娣一脸问号,“吃点啥?早上不都是喝粥吗?还能挑?”

    林国庆坐在桌子上也叹了口气,“你挑呗,想吃什么你就说,别憋着。”

    人活着都那么累了,为什么还要委屈自己呢?世事无常,谁知道哪天会发生点什么,他们努力赚钱不就是为了口吃的,既然赚了钱,就别抠抠巴巴的了……

    梁生娣:“……那我想吃面条,白面做的面条,炒点青菜肉丝当浇头,煎个荷包蛋,再挖坨猪油进去……”

    “好的,红薯粥配咸菜,要不再加点酱瓜吧。”

    沈春花没等她说完转身进了厨房,开始舀米放水。林国庆也安心的把身子转了回去,开始认真数票子。

    算了,他老娘这精神状态,怕是不需要他担心,有这闲工夫,他不如担心担心自己,会不会让老娘白发人送黑发人。

    梁生娣:……

    “你俩耍我玩呢!刚还说让我别憋着!那我说了又不给!说话不算话!”

    沈春花在厨房大声回着话,“您那一碗面,够咱一家7口吃一早上了!过年再给你做吧!最近花销有点大,你等我俩再攒点钱……”

    梁生娣:……那你俩现在跟我说个der啊!

    ***

    盒子里五花八门的,林国庆一张张的给理清楚,粮票加起来有18斤3两,肉票有10斤半,油票5公斤,布票5尺,盐票3斤,糖票1斤半……还有2张肥皂票,3张灯泡票,一张脚盆票……

    林国庆以前晚上看着老石卖钱,多少都知道价格,算起来还挺容易的。

    就是边整理边心在抽抽,不是,老石不是跟春花说没几张了吗?这叫没几张吗?

    虽然里面没有一张大件的票,但那些粮票肉票买起来,可都是和零售价差不多的,加起来真不少了。

    话说他家洗澡洗衣服用的都是皂角,还真没用过肥皂这么高级的东西,今天也算是托了老石的福,什么都有了。

    最后算下来折价29块多,他直接凑了个整,算他30块钱得了。

    里面还有一张丙级烟票,他抽了出来,其他都整整齐齐放进了抽屉里,打算今天抽空跑趟供销社。

    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    梁生娣:好死不如赖活着,人死了就没得吃了,羹饭他娘的都只能闻个味!

    【第113章第113章凡事都要趁早】

    晚上老石过来的时候,就被塞了整整3张大团结,还有一包浏阳河。

    老石自己都不记得那盒子那么值钱了,赶紧塞回去了一张钱和烟。

    我那盒子里就一张烟票了吧,你给我钱还要给我烟,我成啥了?还有那些票成本价要不了那么多……

    林国庆坚持要把烟和钱给他,

    还是不是兄弟了!是兄弟就收着!本来想给你买大前门的,上次都买好了,结果被我买三轮车的时候送人了……这浏阳河你得拿着!

    说到这林国庆还有点莫名心虚,把钱和烟直接塞进了老石口袋里,不准他掏出来。

    你不是说让我和春花有事去找你嘛!我俩打算没事的话也来找你聚聚,过年你要是没事也来我家吃个饭,我们过年也不上工,闲着也是闲着,串串门子也好……

    林国庆趁着大家还没来,把他们村地址、怎么走说了个详细,还学着昨天老石跟沈春花说的那句话,

    你到四河村,找林国庆,都认识!

    老石眼角泛着红,一个劲的笑着点头,

    行!我会来的!

    其实他还是很幸运的,就像他老爹留给他的那封信里写的,没了他们,他石志强依然会有自己的生活、朋友。

    钢铁厂的同事们、家属楼的邻居们……还有这里观前巷的同行们。

    他知道或许在某种程度上,他们都是在可怜自己,怕他一个人待着瞎想。

    那又如何,他很难拒绝这些自己人的好意,太过于温暖,他不会因为那虚无缥缈的自尊心把他们都推开。

    既然给了,那就接着,他都会记在心里,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,自己也能在力所能及的时候及时的给予他们帮助呢?

    ***

    农闲的日子,其实过得也挺快的,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过冬过年,从天亮到天黑,感觉没干多少活,一天就过去了。

    高考那天,村里一些年轻人还闲不住跑出去了,说是要搭伙去县里看人家考试。

    这有什么好看的?一群年轻妇女们坐在一起缝棉衣,王金桂挨着沈春花说着,

    我看还是单身汉的缘故,要是能早点娶个媳妇儿,就不会惦记着看热闹了!

    她家小叔子就跑出去了,还问她要了5毛钱,说要在外面吃饭,给她心疼的。得赶紧给他娶个媳妇儿管管了。

    沈春花笑着说道,十七八岁的年轻小伙子,本来就好动,难道还要他们跟我们女人一样坐在屋檐底下缝一天衣服不成?真要这样,你又要愁了!

    就是!你以为有了媳妇儿就万事大吉了?该愁的事情多着呢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几人边缝边唠嗑,一点都不耽误针脚,有热闹凑够了,早点回村吃饭的年轻人,路过了便停下来跟着聊两句。

    女人们虽然嘴上说着没意思,但其实热闹嘛,谁都想凑的。

    说是外面学校门口都是人,学校里面铃一响,乌泱泱的还能再走出来一大片。

    出来的人个个都很精神很干净,挎着包再夹本书,看谁都是高级知识分子!

    女人们被这形容都逗乐了,笑得东倒西歪的,

    不知道以后咱们家里那几个小的长大了有没有机会去参加高考,要是能考上一个大学,那真是山窝窝里飞出金凤凰了!

    好好学习呗!先让他们把初中考上吧!哎呦我家那猴子每天上蹿下跳的,看着就不是那料!

    春花家俩孩子成绩就挺好呀!我家银春说淑英考试次次都是满分,以后肯定能上初中!

    才初中?沈春花眯起眼笑得欢,我还盼着我家淑英能上大学呢!你可别给我吹歪了!

    哈哈哈哈哈哈哈……

    再回来一波人,说是县城里多了好多挑着担走街串巷的,看着跟她们一样,是老实巴交的农民,篮子一掀,什么都有。

    大饼馒头、鸡蛋鸭蛋、萝卜玉米……还真有人买,还没人管!

    这不就是投机倒把吗?没人管?大家听着都来劲了,纷纷问着外面的具体情况。

    沈春花挑了挑眉,没说话,就这么安静的听着他们谈论。

    她知道,天天半夜跑观前巷的日子不多了。

    高考就像一个打前锋的标志,随着明年夏季高考的结束,紧随其后的便是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。

    以后政策会越来越宽,靠摆摊挣钱的人也会越来越多,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了。

    沈春花终于缝完了一条大红色的棉裤,这是给小囡的。她用牙齿咬断线头,仔细检查了一遍,又整齐叠好放在一边,另起一块絮好棉的碎花布开始缝。

    话说,她们家是不是能在这几年里扩大点产业规模?总不能永远是一辆三轮车推着卖菜吧?

    凡事都要趁早,早下海,早发财。连交养老保险都得趁早,没看见后来那些年轻娃娃们每天叫苦连天的上班,还要担心自己没得养老金拿吗?

    沈春花边手上不停活,边思绪飘远了。

    ***

    冬至前两天,村里组织一起打年糕,每家每户自己要做多少就出多少米,会计那边都会记下来。一家家来,不会混差了。

    但送过去之前得先浸米,冬天浸米得浸足十来天,所以秋收分粮一结束,大家差不多就把米都给泡着了。

    沈春花浸了整整70斤的大米,还有20斤小米,都在一个大缸里。

    泡好的米,筛干净,去糠衣,淘洗几遍,沥干水分再碾成粉。

    这一步得拉着林国庆和梁生娣一起,因为现在村里还没有碾粉的机器,只能纯手工。太费力气和时间了,光过筛就得反复好几次,但也只有这样,做出来的年糕才会白净细腻。

    黏碎了的米粉再一起送到村里的糕场,排队依次上蒸笼,沈春花家90斤米粉分成了整整三个大木桶倒。

    糕场工具齐全,抬上大灶蒸之前会蒸桶底部铺上一层布和锥形网架,防止黏锅底。

    他们家的蒸桶刚上去,就有人在烟雾缭绕中喊林国庆了,

    国庆!出来搡年糕了!

    来了!

    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    搡=捶=打,方言

    突然想吃正宗搡出来的年糕了(ノДt)

    青菜肉丝炒年糕、烤菜年糕、年糕泡饭、豆腐年糕、梭子蟹炒年糕……?(o﹃o?)

    【第114章第114章打年糕】

    蒸好的米粉叫做年糕花,糕花是可以直接吃的,很烫,但很软很香,小孩们最喜欢偷偷揪一小撮,然后塞进嘴里。再被自家大人骂两句,听别家大人帮忙劝架免得挨揍,最后笑嘻嘻的跑开。

    一桶糕花一个石臼,扯开垫在底下的布和锥形网架,就可以用沾了水的木槌拼命捶打了,边上还会有一个人坐在边上规律的沾水伸手翻动一下石臼里的年糕。

    大冬天的,糕厂门口小广场上三个石臼一字排开,十五六个壮年汉子赤着上身在那里轮流打年糕。

    没办法,传统打年糕是一件体力活,打年糕的木槌能有二十斤上下的重量,非壮劳力干不了这个活。一石臼年糕要捶200下才算打透锤烂。

    五个人一组,每人每次捶20下,两轮下来,年糕就算打完了。打得越重,捶得越多,年糕的口感才越q弹。这是后来的机器年糕没法比的口感。

    最开始的时候,这活也不算工分,几百几千年的传统,家家户户都要做,家家户户都出人,每天轮着来就行了。后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有人想着偷奸耍滑了,好像能少干点活就算赚。

    有那么一两年,年糕质量和产量急速下滑,于是大队里就商量着还是给工分吧。

    抡锤子的男人们,干满一天还是10个工分,里面蒸糕花的、搬蒸桶的、翻年糕的,包括边上围着用大门门板搭成的糕台做糕定型的妇女们,都按活劳累程度来算工分。

    林国庆刚又捶完了一轮年糕,一身的汗,脑门直冒烟,胡乱抹了把脸,就看见沈春花跟在两个师傅后面跑出来,咧这个嘴笑着喊道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