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t9b3小说网 > 穿越小说 > 天唐锦绣 > 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不可置信
    宋国公萧瑀自然听得懂马周言语之中潜藏的不满,略带尴尬的笑了笑,颔首道:“殿下说得是,回头老臣会再次督促各个衙门,一定要有限保障安西军、右屯卫的粮秣辎重供给,确保后勤无忧。”

    他能明白马周的引申之意,也能感受太子的不满,而这也正是他一直未曾尽心竭力效忠东宫的原因。

    房俊之于太子实在是太过重要,那种于太子即将万劫不复之时鼎力相助的雪中送炭,是旁人无论如何也无法比拟的。不管是他萧瑀也好,还是马周、李道宗也罢,无论他们如何竭诚效忠,都比不过房俊在太子心目当中的地位。

    一想到待到将来太子继位,房俊必然是朝中第一功臣,荣宠冠盖天下,而旁人无论怎样努力、如何效忠,依然要屈居房俊之下,这难免让人心中略感嫉妒与不忿……

    此刻有所保留,或者玩弄一些心机,自然是情理之中。

    李承乾颔首,温言道:“此刻局势紧张,孤尚需仰仗诸位襄助,待吾等齐心协力稳固社稷,父皇回京之时,自当论功行赏。”

    他虽然为人憨厚了一些,却也被李二陛下当作储君培养多年,见惯了朝堂争斗、政治角逐,亦对人心有着充足的了解,能够感受到萧瑀等人似有若无的疏离,也明白之所以产生这种疏离的原因。

    然而在他心中,房俊之地位是谁也无法比拟的。

    在他经受最为黑暗的那段时间里,几乎已经自暴自弃,意欲以一种荒诞不经的表现去向李二陛下表示抗诉,甚至想过用自己的性命去向李二陛下宣示抗争!

    那时候的李承乾,几乎濒临绝境,一步踏出,便万劫不复。

    幸好在那等时候,房俊挺身而出,以一种赤诚之心坚决的表达拥护李承乾这个太子,并且无所保留的站在李承乾身后,襄助他一步一步稳固储君之位,渐渐走出几欲灭顶之深渊。

    房俊之于李承乾,说一句“再造之恩”亦不为过。

    李承乾本就是仁厚之人,房俊又是这般赤诚相待、无所保留,他又怎能不将房俊视作肱骨手足且委以重任呢?

    在他看来,唯有房俊乃是东宫柱石,能够与他李承乾共同进退、不计得失,而其余人,纵然功劳再大,亦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……

    但是他话说得漂亮,几位大臣也都展颜而笑,连说“分内之事,不敢居功”之类的话语,宴席之上气氛热烈。

    马周喝了一口酒,看看众人,又道:“所谓‘行百里者半九十’,愈是接近功成之日,就愈是要小心谨慎,以免一时疏忽坏了大事。别的且不说,只是这长安城里里外外的驻军,殿下还是应当严厉提点一番,免得为人所乘,致使大好局面一朝崩颓。”

    李承乾:“……”

    萧瑀:“……”

    对于马周这等严谨至有些不近人情的性格,诸人都大感无奈。因为你刚才的话语已经使得气氛微妙了,难道你当真感受不出,还要再接再厉不成?

    李道宗正欲开口转圜一下气氛,忽闻殿外脚步声急促,须臾,一个内侍快步入内,疾声道:“殿下,有英国公密报抵达,十万火急!”

    殿内瞬间一静,所有人的心里都“咯噔”一下。

    一般来说,无论辽东的任何消息传回长安,都要经由战马走各处驿站以正规渠道传递京师。李绩身为东征副帅,看似陛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,但是地位很是微妙,稍有逾距就能引发陛下不满,而李绩又是一个极其规矩之人,若非十万火急之事,焉能越过陛下,不走兵马驿站,而是直接密报呈递至李承乾面前?

    能够让素来重规矩、性谨慎的李绩直接呈递密报,这怕是已经不止是“十万火急”可以形容了……

    李承乾赶紧起身,道:“诸位稍坐,孤去去就来。”

    起身与内侍快步进入丽正殿,接见传信密使。

    非是他不信任在座诸人,实在是能够让李绩不顾规矩传递回京的“十万火急”之事必然事关重大,尚且不知能否公开,所以应当小心处之,待到他看过之后认为可以告知旁人,这才会召集诸人商议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留下面面相觑的诸人,李承乾快步自偏殿走出,绕过门前一段回廊之时,天上正簌簌的落下鹅毛一般的大雪,静谧无风,雪花纷纷,将两座殿宇之间的花园装点得银装素裹,分外美丽。

    李承乾心情急迫,哪里有心情欣赏美景?

    快步来到丽正殿,坐在主位书案之后,道:“将人带来!”

    “喏!”

    自有东宫禁卫出去,片刻之后回转,将一个风尘仆仆、形容憔悴的兵卒带入殿中。

    那兵卒单膝跪地,将一封书信自怀中取出,双手呈上。

    内侍上前接过书信,回至书案之前,呈递给李承乾。

    李承乾伸手接过,仔仔细细的验看了火漆封印,一边取出银刀裁开封口,一边问道:“英国公可还有口信?”

    那兵卒摇头道:“回禀殿下,没有。家主只是一再叮嘱务必快马加鞭,尽快将书信呈递给殿下,且定要亲手交给殿下,不容有失。”

    李承乾颔首,裁开封口,取出书信,只看了寥寥几行,便倒吸一口凉气,待到将整封书信看完,整个人都有些发懵,若非书信的封印完好,字迹更是李绩亲笔所书,他简直要怀疑这是旁人伪造的。

    数十万大军猛攻平穰城之时,父皇居然被敌军围困,还落马受惊,直至此刻依旧昏迷不醒?

    实在是太过耸人听闻……

    好半晌,李承乾方才稳住心神,将信笺放回信封之中,沉思良久,让人将兵卒带下去,然后又让人将萧瑀、李道宗、马周三人请到丽正殿来。

    三人赶来之时,便见到李承乾面色焦急,一脸忧愤,正大骂道:“程咬金、薛万彻,简直是国之恶贼,孤要将他们处以极刑,方消心头之恨!”

    几人大感诧异,心忖程咬金、薛万彻远在辽东,怎地就将太子殿下得罪至这般?

    李承乾将书信取出,给三人传阅。

    “嘶!”

    “怎么可能?”

    “不会是假消息吧?”

    三人看后,俱是震惊异常,失声惊呼。

    李承乾以手捂脸,失声哭泣。

    谁能想到春秋正盛的李二陛下御驾亲征高句丽,居然能在数十万大军之中受惊落马,且昏迷不醒?

    受惊落马倒还好说,可是这一个“昏迷不醒”,就预示了太多可能……

    尽管三人皆是一时之人杰,阅历丰富心志坚韧,但是陡然面对这等消息,亦是惊慌失措,心潮起伏。

    良久,还是马周最先反应过来,他沉声道:“此时尚未知陛下是否好转,殿下切莫乱了心神,当谨防某些人铤而走险,施行兵变!”

    此言一出,另外几人尽皆一震。

    李道宗赶紧说道:“宾王所言不差,英国公既然能够将消息传回长安,赵国公自然亦有这等可能……之前长安城内便潜流涌动,一点陛下坠马昏迷之消息被某些人得知,难保不会升起别样的心思。”

    萧瑀却是想得更深一层,蹙眉道:“陛下坠马,其罪自然在程咬金、薛万彻,是这二人疏忽大意所导致。然则究其根本,却是长孙冲未能如计划之中那般顺利接掌七星门,且被渊盖苏文玩弄于股掌之上,错信‘王幢军’已然在平穰城南集结随时准备弃城而逃……罪魁祸首,乃是长孙冲。此事是一定要追究责任的,区区长孙冲不过是戴罪之人,如何扛得起这份重罪?自然是要长孙家来背负这个罪名的。”

    这话其实只说了一半,但是包括李承乾在内,却都已经明白萧瑀的意思。

    李二陛下已然将打压关陇门阀视为国策,一旦陛下返回长安清算此事、追究责任,自然顺水推舟狠狠剪除长孙家之羽翼。

    而长孙无忌又岂能坐以待毙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