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t9b3小说网 > 穿越小说 > 寒门枭士 > 第四百五十三章 棘手之案
    李延庆在朝廷中的名气确实很大,倒并不是因为他文武双全,在战场上屡立大功,这些朝廷官员一般都不会关心。

    至于他去年初考中探花,或许当时会引人瞩目,但毕竟快两年过去了,大家也早已淡忘。

    李延庆之所以在朝中名气大,是因为他在短短的两年不到时间内连升两品五阶,轰动了朝廷,令无数官员为之眼红。

    这才是官员们眼睛盯得最紧的事情,李延庆为什么升官?他有什么后台?这段时间一直是朝官们最关心之事,升官和后台永远是官场上永恒的话题。

    不过这个张洵很聪明,他见李延庆反应很平淡,便立刻不提名气之事,对李延庆笑道:“请跟我来吧!”

    两人上了三楼,来到最东面的一个房间,张洵笑道:“这里便是李御史的官房了,以前刘御史还留了一点东西,且不用管它,我下午会让人拿走,请进吧!”

    李延庆推门走进自己的官房,这是一间十分宽敞的房间,至少有上百个平方,分为里外两间,外面是佐官的房间,有主事、令使和书令史各一人,另外还一个小茶童,负责打扫卫生,给众人点茶、跑腿之类的杂事。

    主事是九品小官,他是御史的助手,而令使和书令史没有官衔,只是文吏,他们两人一个管外,一个管内,令使是负责外勤,而书令史是内勤,负责整理文书,几人见李延庆进来,连忙站起身点头哈腰问好。

    李延庆见张洵直接走进内官房,便向众人点点头,也跟着进了里间。

    里间大约有五十个平方,光线十分明亮,正中是一张宽大的书案,两侧靠墙各有一个排书橱,角落还有一尊青铜异兽香炉,冒着袅袅青烟,使房间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幽香。

    桌案的背后是两扇大窗子,风略有点大,吹得桌面上的文书哗哗作响,张洵连忙上前放下帘子,房间光线稍稍暗了一点。

    张洵将一只木盒子放在桌上,“这是李御史的印章,包括官印和御史印,非常重要,请李御史小心收好,另外李御史需要的其他物品,我会在下午安排人送来,不知李御史还需要我做什么?”

    言外之意,就是如果没有别的什么事他就走了,李延庆想了想问道:“目前有什么公务需要我处理?”

    “这个主事会告诉李御史,具体公务之事我不过问,实际上我只是相当于军队的后勤官。”

    张洵笑了笑,“没有其他事情,我就先走了!”

    李延庆抱拳行一礼,“多谢张主簿指引!”

    张洵转身走了,走过外屋时,他却意味深长地和主事交换了一个眼色。

    不多时,外屋的几名官吏纷纷走进房间,一起躬身行礼,“参见李御史!”

    “以后大家一起做事了,还请各位多多关照!”

    李延庆毕竟率领过上万大军,又在河东军担任过录事参军和情报司主事参军,他可不是刚刚出仕的雏儿,而且军队中等级森严,他的军令如山,使他无形中便具有一种领导者的威严。

    他看了一眼众人,缓缓道:“大家先认识一下,我就不用介绍自己了,大家请自我介绍,从主事开始。”

    ........

    李延庆很快便熟悉了他的几名下属,主事叫陶烨,开封府人,太学出身,三十岁不到,任主事三年,无论相貌还是谈吐都感觉比较平庸。

    令使叫做王教,因为之前的令使被前任侍御史刘霖带走,王教便从监院调来,但他岁数已经不年轻,至少有四十岁,长得瘦高精干。

    书令史叫做刘方,三十余岁,沉默寡言,为人低调,矮矮胖胖,像个冬瓜似的,笑容却十分和善,这让李延庆产生一个错觉,此人以前是不是卖过炊饼?

    还有一个小茶童,叫做应哥儿,大约十一二岁,负责给大家点茶跑腿,倒也十分机灵。

    “官人请用茶!”

    应哥儿恭恭敬敬将一只建德县烧制的黑釉茶盏放到李延庆桌上,李延庆喝了口茶,茶粉研磨得十分细腻,冲泡起的茶沫鲜白均匀,味道很纯正。

    “茶点得不错!”

    “多谢小官人夸赞。”

    “茶是从哪来来的?”李延庆又问道。

    “是配茶,每房御史每月有五斤茶饼,都是上好的徽州茶,其他茶具都是现成的,若物什不够,可以去内房领取。”

    “应哥儿是哪里人,来这里多久了?”

    “我就是京城本地人,家中贫寒,三年前御史台招募茶童,我便进来了。”

    “应该读过书吧!”

    “读过一年书,认识几百个字,当茶童必须要识字,否则没法跑腿送文书。”

    李延庆在河东军衙做录事参军时也有茶童,朝廷是不会给茶童开俸禄的,他们的收入一般是从各部门的日常经费中开支,如果做事机灵,还会有点打赏钱。

    李延庆便从抽屉里抓了一把钱给他,“茶点得不错,应该打赏!”

    “多谢官人!”

    应哥儿双手接过钱,高高兴兴走了,李延庆在抽屉里发现一个铁盒子,里面装了满满一盒子铜钱,估计有两贯钱左右,应该是前任留下来的,他正好用来给茶童打赏。

    朝廷的规矩李延庆也知道一点,官员有朝廷的俸禄福利,他可以不用管,但文吏俸禄微薄,也没有福利,一般都是主官给一点福利补贴。

    所以主官必须要有一点额外的收入才行,光靠自掏腰包是负担不起的,如果正好是无权无利的清水衙门,下面文吏的日子就比较难过了。

    御史台好一点,但也要看各个主官的本事,好在李延庆有宝妍斋为后盾,他当然不用去搞利益交换、收受贿赂之类的下作事,他现在关心自己的职权,他可不是来御史台喝茶度日的。

    这时,主事陶烨走了进来,手中拿着厚厚一叠文书档案,宋朝已经有用牛皮纸糊成的档案纸袋,每个案子的资料都集中放在一个袋子里。

    “这是刘御史留下的三个案子,没有来得及审完他便被调走了,所有案子卑职都很清楚,御史若有疑问,卑职会解释。”

    “案子你先放在这里,我来问你另一件事,我所有经手的案子都是三司会审吗?”

    “不!不!三司会审的案子不多,一年也不超过十件,还是御史台自己的案子,比如御史弹劾某个官员,必须要有依据,这个依据就是要去调查,一般是监察御史去调查,然后送来台院复审,也就是送到我们这里,我们复审没有发现问题,然后加印送给弹劾御史,由他们举证弹劾。”

    “必须要由监察御史去调查?”李延庆又问道。

    “不一定,监察御史一般只管地方,如果开封府直接将案子移交给台院,那就由台院直接办案,如果觉得案情重大,那就需要上陈天子,天子批复后,就由御史台发起三司会审,还有一种情况是遇到举报,比如邀车架、上表陈情、击打登闻鼓,这种情况要注意,不能随便接下案子。”

    “为什么?”

    陶烨笑着解释道:“御史台是负责监察百官,但一般老百姓可不管,什么争房夺田,什么妯娌之争,他们都会跑来打御史台的登闻鼓,尤其我们隔壁就是开封府,经常会出现打错鼓的情况。”

    “会吗?”李延庆哑然失笑。

    “这是最常遇到的事情,昨天还有个老者跑来打鼓,告儿子不孝,他们心急,也不管是御史台还是开封府,看见一面大鼓就冲上来了。”

    李延庆笑了起来,“我知道了,我先看看卷宗,有什么事再问你。”

    “卑职告退!”

    陶烨退下去了,李延庆拾起三只厚厚的档案袋,他发现其中一只袋子上盖有‘三司会审’的印章,便取过来细看,袋子封面上写有案情,‘林灵素遇刺案’,墨迹有点褪色了,他再看下面的时间,竟然是一年前发生的案子。

    =====

    【求月票!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