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t9b3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横刀十六国 > 横刀十六国 第331节
    辞别慕容儁,出宫之后,两人并行,屏退左右,封奕小心翼翼道:“殿下身体不佳,世子年幼,将军可有良策?”

    这件事比眼前的梁燕决战还重要一些。

    鲜卑历来有兄终弟及的传统,慕容恪有这样的实力,更是一个完美无瑕的君主,他继位,慕舆根、慕容评都无话可说,燕国士民定会鼎力支持。

    在封奕心中,无论是慕容恪还是慕容垂继位,对燕国都是幸事。

    慕容恪停下脚步,望着封奕,眼神深邃起来,仿佛看透了他心中所想,“相国多虑了,殿下身体尚可,世子年幼,吾当尽心辅佐,国家多事之秋,相国切勿再出此言,若传入他人耳中,灭门之祸也。”

    “将军所言甚是,奕一时失言。”封奕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,心中却是一叹……

    襄国,梁军大营。

    等了这么久,终于等到慕容恪出兵的消息。

    十五万大军浩浩荡荡向中山而来,蓟城与中山之间只隔着一个范阳郡,步骑挺进,几日间便进驻卢奴,与慕容评合军一处,军势大振。

    而他的到来,瞬间激励了燕军士气。

    傅颜重振旗鼓,支援井陉,凭借地利,几次袭扰徐成,令其无法全力攻城。

    潞县的慕容垂派骁将傅末波率三千精骑袭扰粮道,劫杀运粮的青壮,几次突袭至邯郸城下。

    襄国的慕容军也不甘示弱,整日在城头鼓噪呐喊,辱骂梁国和李跃……

    李跃自然不会跟他们一般见识。

    数日之后,慕容恪亲率十二万军与傅颜攻打常山。

    徐成虽然攻陷真定,但城中并无多少粮草,城池也年久失修,见燕军气势如虹,遂舍弃真定,与张蚝返回襄国大营。

    慕容恪顺势南下,屯兵襄国东北方向四十余里的柏人,距离梁军大营所在的任县只有五十里。

    柏人、襄国、任县鼎足而立。

    慕容恪一动,拓跋什翼健也蠢蠢欲动起来,凑出三万步骑,号称十万大军,气势汹汹的直奔代郡而去。

    却不敢动手,一直在雁门徘徊,不厌其烦的派出使者,说只要黑云军动手,他拓跋什翼健就会不计伤亡代价的攻打代郡……

    这话听听也就罢了。

    李跃对拓跋什翼健的那群乌合之众不报什么期待。

    “燕军势大,真定孤城难守,末将自作主张弃城,请殿下降罪!”徐成、张蚝单膝拜在面前。

    徐成一脸淡然,张蚝却颇有不忿之色。

    李跃扶起二将,“存地失人,人地皆失,存人失地,人地皆得,将军深谙兵法,非但无罪,反而有功!”

    常山孤悬在襄国之北,一旦被慕容恪围住,就会打乱李跃的军事部署,陷入被动之中。

    退兵几乎是唯一的选择。

    “谢殿下。”徐成眼中掠过一缕感动之色。

    张蚝却大咧咧道:“我军有五万之众,慕容恪远道而来,依末将之见,何必退缩?”

    “张将军果然勇武,不过慕容恪非比寻常,以冉闵之勇尚且被他生擒,张将军不可小觑于他!”

    一听到冉闵,张蚝“嘿”的一声,也就不再说话了。

    “殿下,王都督五万大军出阳城,奔河东而去!”郑林、刘应、卢青三个郎吏一同前来。

    “大战自今日始!”李跃抽出兰錡上的长剑,剑身带着一抹青光,映照着自己的脸。

    帐外呼啸的风雪之声,仿佛战场上的号角一般。

    心潮澎湃澎拜之下,李跃一剑刺在木板上,“羽檄从北来,厉马登高堤。长驱蹈匈奴,左顾陵鲜卑。弃身锋刃端,性命安可怀!此战可决天下大势!”

    第四百三十三章 迎战(一)

    翻开史书就会知道,历朝历代,天下最核心的区域永远是关东,不管是人口还是钱粮。

    梁国已经占据关东精华之地的中原,就缺幽州一角。

    没有幽州,河北就无法形成完整的地缘板块,李跃的中原帝国也就无法形成地缘上的闭环。

    更无法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。

    巨大的野心在李跃心中澎湃着。

    寒风中七万黑云精锐肃立在营前,沉默如山,黑色的盔甲与雪白的大地形成鲜明对比,也增添了一抹异色。

    竖起的长矛刺向苍白的天穹,寒风掠过锋刃,拂动血红色的旌旗。

    战马整齐的排列成一条直线,口鼻前喷出阵阵白气,受肃杀气氛影响,偶尔刨动前蹄,发出一两声不安的嘶鸣。

    李跃仗剑跨马,从阵列前缓缓走过,享受着士卒崇敬的目光,千言万语在此刻都是多余的。

    该说的话,鸿胪吏们已经说过成百上千次。

    每一位将士的命运都与这一战牢牢绑定。

    李跃向北挥剑,跃马狂呼:“进攻!”

    “杀!杀!杀!”海啸一般的吼声席卷大地。

    然后将士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向北,踏碎浅雪冰,发出“吱吱”的声响,与铁甲形成共同的节律。

    后面驴骡牛马拉着城中的霹雳车、弩车,轰隆隆向前。

    此时此刻,仿佛一个崛起帝国在历史长河中轰然前行。

    慕容恪十余万大军初来乍到,立足未稳,黑云军以逸待劳,等候多日,士气高昂,是进攻的最佳时机。

    大营中留有两万黑云精锐,三万镇军,防备慕容军忽然从襄国杀出。

    主动进攻永远强于被动防守。

    襄国与柏人两面夹击任县,以二敌一,给他们喘息,会形成犄角之势,加上背后的慕容垂、傅颜、慕容评等部互相策应,燕军会逐渐取得优势。

    一句话,李跃不给慕容恪整合诸部的时间。

    要打就打最强的,而黑云军敢于野战,敢于以七万精锐迎战十二万燕军!

    寒风刮在人脸上犹如刀割。

    却并不能阻挡黑云军前进的步伐。

    李跃环视周围,很多将领故意扬起雪尘,烟尘滚滚,煞气滔天。

    柏人自古就是厮杀之地,春秋时,晋国数次与中山国大战于此。

    汉八年,高祖自东垣还,过赵,欲宿于此,心甚不宁,询问左右,“县名为何?”对曰:“柏人。”

    “柏人者,迫于人也!”高祖不宿而去。

    慕容恪屯兵于此,虽然与襄国互相呼应,但柏人正好处于太行山东麓的平原洼地上,西面的尧山、茅山孤峰峭立,如两把长剑挟持柏人城。

    这也是汉高祖“迫于人”的意思。

    当然,城是靠人守的,光武帝刘秀统一河北时,两次兵小败于此。

    三四十里的距离,大半日的功夫也就赶到了。

    寒风渐渐停歇,昏沉天穹露出一轮朦胧的红日,西斜在两山之间,城墙上一杆“燕”字大纛耸立。

    黑云压城城欲摧。

    七万大军,一半列阵,一半挖土筑垒,砍伐树木,设置鹿角,安营搭寨。

    霹雳车、弩车缓缓推到阵前,仿佛一尊尊狰狞恶兽,而柏人城仿佛冬日里瑟瑟发抖的羔羊。

    辎重兵送上砲石、火油、踏橛箭。

    这些东西一旦发动起来,单薄的柏人城必定经受不住。

    河北诸城历经几十年的战火,除了邺城、襄国、鲁口这种具有战略意义的大城,其他城池早已破败。

    李跃先慕容恪一步到来,选择任县而非柏人,原因也在于此。

    “砰”的几声,霹雳车和弩炮正在调试射程,逆着北风,砲石落在城下七八十步的距离。

    辎重兵正准备将霹雳车前推时,柏人城中忽然响起了战鼓声,霎时间,城门打开了,燕军骑兵源源不绝涌出。

    马蹄飞扬,长槊森然,朝着霹雳车冲来。

    前阵两道黑云步阵树起长矛,朝向冲来的骑兵。

    后阵弓弩手射出密集箭雨。

    燕军骑兵非常灵活的散开,有人在马上弯弓搭箭,朝着步阵射击。

    几十年的大战打下来,重甲横行于世,仅凭弓弩无法击败对手,加上战场处于平原开阔地带,弓弩效果不大。

    黑云军倒下七八十人,燕军倒下百余骑。

    这点伤亡自然无法逼退燕军,只会让他们更狂野更凶猛,仿佛要生吞面前的黑云军步阵一般,声势极为骇人。

    然而黑云军不为所动,长矛尾部拄进雪地中,锋刃挺向前方,稳如泰山。

    一百步,七十步,五十步,三十步……

    谁后退,谁就会兵败如山倒,这是两军勇气与士气的较量。

    但燕军士卒也许悍不畏死,胯下的战马发出恐惧的嘶鸣声。

    长矛却纹丝不动,很多黑云老卒舔了舔舌头,似乎准备痛饮鲜卑人的鲜血。

    在两军即将撞上的时候,燕军骑兵终究还是怯了,勒转马头,几乎贴着黑云军的长矛自西向东掠过。

    “哼,燕军惧矣!”李跃从来就不怕玩命。

    骑兵攻打步卒,无非就是先声夺人,吓退步卒,或者绕行寻找破绽。

    不过慕容恪显然做了两手准备。

    骑兵之后,是黑压压的步卒,挺动长矛,在十几员燕将的喝令下,迈着沉重的步伐向前。

    森冷的长矛在斜阳下闪烁着寒光。

    黑云军依旧不动如山,不过士卒们脸上逐渐泛起嗜血的光彩。

    &amp;lt;div style=&amp;quot;text-align:center;&amp;quot;&amp;gt;

    &amp;lt;script&amp;gt;read_xia();&amp;lt;/script&amp;gt;